其实,类似的话语别的地方也曾听过,但从未仔细思考过这句话的含义。
也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都习以为常地用“渣”来定义。
比如,男生因为打游戏暂时忽视了女生,人们就会评价男生渣;
男生因为多看了一眼别的女生,人们会评价男生渣;
男生出轨了,人们也习惯性地评价男生渣……
虽说,最后一种是挺渣的,可是,前面两种说得上渣吗?
说不上。
但是,我们给予他们评价的词语却是同一个—— 渣男。
不仅是“渣男”,在面对其他问题时,我们时常会不自觉地、急匆匆地用类似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划分你我。
屌丝、女权、男权、绿茶婊、带节奏……
人们将原本极具复杂性,值得细细探讨的问题,简化成一两个词。
这对于社会亦或是对于他人来说都是可怜且可悲的一件事。
02
这让人想起,近期关于“罗志祥”的事,其中有一个点特别的好笑。
因为,罗志祥的黑眼圈很严重,所有就有人说:
“怪不得罗志祥黑眼圈那么严重,肯定是多人运动影响的。”
虽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句玩笑话。
但还是有很多人为了避嫌发表了郑重声明:
本人黑眼圈纯粹是熬夜、刷剧、追番、玩游戏、看小说造成的,与深夜运动无关,请大家放心交友。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在这些声明当中最好笑的莫过于黄子韬了。
首先是他的粉丝们奔走相告:
“黄子韬从小就有黑眼圈!”
随即还拿出了黄子韬幼年的照片作为证据。
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黄子韬还亲自上线直播让网友们留意眼睛的位置“义正言辞”的说:
“我这不是黑眼圈!是卧蚕!是卧蚕!”
图片来源:网络
虽说,大家都知道这是在开玩笑,“黑眼圈”造成的缘由有许多,不都是与“时间管理”“多人运动”挂钩。
但是,就像我们常说的“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难以避免会有一群人将抛开造成因素的种种原因,动不动就扣帽子,用刻板直观的印象将人分类,用低能的言语来概括一系列行为现象。
罗志祥有黑眼圈善于时间管理、多人运动,那么有黑眼圈的人必然也善于时间管理、多人运动。
而这就不得不让大家自证清白,告诉大家:“我,黑眼圈是无辜的!”
但冷静分析这些言论,它无疑是苍白的、粗鄙的、毫无逻辑的。
他们只是用一种简单概括性的词语,不由分说地把人进行分类。
这样的分类不仅表现出理性思考的缺位,更体现了说话者语言能力的匮乏,人只有在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的时候,才会简单的概括。
而且这种简单的定式语言,还存在着一种强盗的逻辑,就好比如“渣男”。
什么是“渣男”?抛妻弃子?婚内出轨?脚踏多只船?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男人感情上的“不端”行为都可以被称作“渣”。
但那到底渣在哪儿?却完全说不清楚。
我说你渣,你就渣,这种自我阐述、自我解释的概括,就是一种纯粹的强盗逻辑。
而这种强盗逻辑,就好像儿童嬉戏一样说,我是好人,你是坏人。
就好像在某些国产神剧里面,那一张张刻板的脸谱,他们在脑门上明白写着好人与坏人。
可是,在现实中大尺度的用这种好、坏的单一标准概括,实在是让人无法对世界进行更细致颗粒度的认知。
03
另一方面,这种超大范围的概括往往会让人忽略了坏的程度,或者渣的阶段。
就好像人们可以把说谎者和杀人者都统称为坏人。
这种统称不仅是对说谎者的不公,也是对杀人者的放纵。
而“渣”也是一样的,它是有不同层次的。
搞个暧昧算渣,抛妻弃子也算渣,这样一概而论,渣既失去了概括的能力,也失去了声讨的力度。
这不仅会把那些还不怎么渣的人推到了更渣的境地,而且还将给那些特别渣的人撑起了保护伞。
说实话,对于“渣男”这个词,没有人能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人的道德问题。
因道德本身就是被划在法律管辖范围之外的文化领域。
这个领域里它不像法律,必须分个对错,一定有个奖惩。
如果一定要分个对错定然会让人失去探讨事实真相的兴趣。
好比如前几天,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在微博上说的一件事。
此前,他在微博上向网友们提倡,希望大家可以给他的视频提一些意见,让他能够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个网友给他留言,整个留言措辞谨慎,能够看出那名网友的真诚。
可是,在留言的最后那名网友却增加了许多解释,说她提这些意见完全不是为杠,完全是为了节目更好,没有恶意,希望河森堡不要拉黑她。
看了这段留言让河森堡感到很奇怪,他发这条微博的目的就是为了听到不同的声音,而且她说得很合理呀。
然而就在河森堡准备回复那名网友表示感谢时,系统却提示说“该评价不存在。”
这让河森堡感到惊讶,推测那名网友还是担心他不喜欢这些言论,主动将评价删除了。
图片来源:网络
人们常说: 树叶不是一天黄的,人心不是一天凉的。
可以想象到,这名网友在以前曾遭受过怎么样的道德审判。
道德本质上就是人们聚在一起,达成的一些能够让大家更好相处的共识。
但是,谁又能够因为一个共识的不一致去谴责他人呢?
这样随意的谴责,跟贴大字报、戴高帽、开批斗会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热衷于在不同的领域做这样的事情?
分不清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搞不明白公共话题和个人恩怨。
仿佛能够通过指责他人的道德问题,就能实现自我的道德净化一样。
用粗陋的方式说,撒泼尿照照自己,能在这些方面比别人好多少?
在每一个“贞洁牌坊”后面,都有着粘满血的道德枷锁,抑或是不堪的私情密事。
在每一个“渣男”的背后,也有着人性的放纵,抑或是真情的流露。
如果随便给人扣上渣男帽子,这不仅暴露了一个人的低幼心理而且还暴露了一个人的羸弱思维和粗鄙的道德观念。
如果随意地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不仅是对人性的否认,也是在阻挡社会的进步。
-特别鸣谢-
* 解毒时光
-主播-
*主播:钟声。国家一级播音员,从事电台主持16年,用声音演绎生活。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