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陶藝家李春和則獨創了太極盞。他突破傳統器型,以不規則的盞壁表現出動態的變化,蘊含一種氣韻的流動。太極盞底部的彩色油滴呈螺旋狀,好似旋轉的銀河。
「我們都在曜變的路上追求。我是隨緣的,我要把彩滴燒穩了才去做曜變。」李春和說他做杯子的時候,好像在打太極拳。雖然太極盞每個地方都不規則,但整體保持着和諧。「配土到完成都由我獨立操作,我認為這樣才夠完整。」
「80後」陶藝師陳旭做建盞雖然只有6年,但他加入松木根燒制的七彩佛光盞已被多個博物館收藏。近年來建陽有大量年輕人像陳旭一樣,因喜愛投入建盞製作。
曜變是建盞人的夢想。陳旭說:「但它的創作基礎和時代背景我們現在已無法還原。與其說我在追求曜變,倒不如說是追求曜變極致之美的精神和工匠精神。藝術在於創新,時代在進步,我更想做有自己代表性的東西。」。
「一個碗能匯聚各個地方的瓷人,有點不可思議,這恰恰證明了文化的力量。我們希望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來,再放到全世界進行交流和再創造。」陳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