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5]
人才培养
编辑
办学条件
编辑
学校设有19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300余人、博士研究生1800余人。教职工3405人,其中专任教师1683人,博士生导师45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4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著名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2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本科教育办学治标
本科专业
73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
4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个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2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
16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
12个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
7个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个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2个
研究生教育办学指标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个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学科1个)
10个
山东省重点学科
21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3个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85个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工程博士,国家首批)
1个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33个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194个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
14个
人才培养成果
编辑
毕业生中现已出現管华诗等14位两院院士,王曙光等3任国家海洋局局长。
部分杰出校友
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敦欣
张经
焦念志
宋微波
中国工程院院士
管华诗
赵法箴
高从堦
张福绥
张经
蒋兴伟
李阳
麦康森
包振民
张偲
杰出学界校友
王斌
谢尚平
梁鑫峰
业界翘楚
姚劲波
张娟娟
李文波
科学研究
编辑
学校于1946年成立了国内高校第一个海洋、水产研究所,第一个水产系;于1960年在物理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学专业招收中国第一批海洋学科研究生;于1985年授予了中国第一个海洋科学博士学位;于1986年研制上市了以中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脂钠(PSS)为代表的系列海洋堂类药物,获得了中国海洋和水产领域唯一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于1998年被授予中国首个海洋科学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点,以及2000年中国第一个水产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点。
人才队伍
编辑
学校现有教职工3405人,其中专任教师1683人,博士生导师45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4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学校相关人才情况如下所示:
人才队伍建设
两院院士
13人
“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7人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9人
“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
12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6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1人
青年千人、青年长江、青年拔尖、优青等“四青”人才
19人
山东省“泰山学者”
41人
“筑峰/繁荣/绿卡/英才”人才
147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9人
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10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8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2个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个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4个
博士后流动站
13个
专任教师
1683人
博士生导师
455人
科研平台
编辑
学校拥有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4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号、3500吨级的“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300吨级的“天使1”号科考交通补给船、2600吨级的“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与企业合作共建共管),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相关科研平台统计如下:
科研平台建设
实验室级别
实验室数量
实验室(基地)列表
国家实验室
1个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个
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大数据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前沿科学中心
1个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个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个
海水养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油气开发与安全保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1个
农业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3个
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糖科学与糖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
山东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5个
青岛市混合现实与虚拟海洋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个
青岛市海洋食品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大数据工程实验室、青岛组织工程角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现代服务业数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仪器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
1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共建)
1个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学、化学)
1个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学、化学)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1个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创新引智基地”
5个
海-气作用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水产健康养殖理论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海洋化学创新引智基地、海洋工程与海洋再生能源创新引智基地、海洋生物基因组学与分子遗传育种创新引智基地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1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个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1个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4个
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个
科研成果
编辑
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共11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4项、人文社科奖励51项,被 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17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704项,授权发明专利91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6项。
学术资源
编辑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分设于鱼山校区和崂山校区,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余个,其中电子阅览室座位260余个。文献资源建设实行专家圈选、读者推荐、馆员建构三位一体的机制,集专家、读者和馆员的智慧,使文献资源更贴近于教学科研,更贴近于读者,更具有实效性。至2017年底,馆藏纸质图书报刊文献约250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500余万册、数据库303个。馆藏文献资源在保持连续性和覆盖面的基础上,努力满足重点学科和优势研究领域的需求,馆藏文献特色日益凸显。2004年以来,图书馆以中国海洋大学突出的海洋、水产学科传统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建设了实体海洋文库,至目前,纸本馆藏图书6万余册,面向读者开放。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动物学记录、德国数学文摘以及美国剑桥科学社网站等多家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连续四届获教育部科技司授予的“精品期刊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源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海洋发展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学与法学研究、语言与文学研究、学术专题等,其中“海洋发展研究”为特色栏目。学报获得“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全国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等称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特聘美、英、法、德、澳等国家40余名著名学者为国际编委,由德国Springer公司代理国际发行。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 Expanded)、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ASFA0/ASFA1/ASFA2/ASFA3/B-CSV/EEA/Envl/MGA/OA/PollA/WRA/BS)、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P)、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
《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季刊)是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为内部定期刊物,每年3、6、9、12月出版,主要在校内发行,并与国内数百家高教研究单位同行进行交流。
排名声誉
编辑
主条目: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中国海洋大学全球排名ARWU世界排名[6]401–500名(2020)QS世界排名[7]没有排名(2021)泰晤士世界排名[8]801–1000名(2021)USNWR(英语: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Colleges Ranking)全球排名[9]779名(2021)
发展目标
编辑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